联系我们 / Contact us

地址
镇江市万达广场写字楼B座610室
联系人:烈火
13906105724    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» 新闻动态 » 正文

新闻动态

配音员如何运用气息三层

一般来说,凡是与声音有关的,无论是声乐还是念白,也就是说,无论是唱的还是说的,“气息”都是头等重要的。

  气息的运用既是基础也是最高深最微妙的功夫。对于一个声音者,气息的对与错、好与坏,直接决定于专业与业余的界定,是决定于语言上是否有无限发掘的潜力,还是到达一定程度就无法提高的终极伐码。"

  一个“气”字,在汉语中有多重义理:中气,指一个人的身体;神气,指一个人的精神;勇气,指一个人的胆识;运气,指一个人的命运;气场,指一个人的能量;气质,指一个人的风范;气度,指一个人的作为。)

  气,无处不在,包罗万象,气宇轩昂。但就在语言中的“气息”而言,我认为又分为:“本能气息”“技巧气息”和“感觉气息”三个层次。

  1、“本能气息”是指: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技能,也是我们不学就会的本能呼吸方法。

  “本能气息”是一种下意识的,平时并不被我们察觉的,但一直与我们生命相随。婴儿从呱呱坠地,肚子就一股一股的呼吸,已然掌握了修禅打坐最高境界的呼吸方法,腹式呼吸。而人到中年,反而会出现气虚气短上气不接下气的现象。这是为什么呢?不学就会的本能呼吸方法,难道是由于年龄的增长渐渐忘却了吗?显然不是。中医讲,多半是由于中气不足所致。本能的气息方法出现了问题一定是身体出现了问题。气沉不下来,气浅,气急,气喘嘘嘘一定是病态的表状,长此以往生命将受到威胁。

  几年前认识的一位中医朋友,教给我太极十三式中的一式,双手托天立三焦。是一种固守元气也就是中气的好方法,也是第二层次“技巧气息”的基础。而且有助于把这种气息方法变成习惯和下意识,使之更接近自然的婴儿式呼吸。

  例:我有个亲戚表姐是个中学老师,平时说话音量很小,讲课时很费力。问我有什么好方法,于是我教了一些“技巧气息”和练声的方法,有一些效果,但不持久,气深不下去,还是觉得气力不够,后来才知道是由于身体的原因,元气大伤所致。所以作为一个声音者,“本能气息”是第一要素,健康乃生命之本。

  2、“技巧气息”是指:用科学的气息方法给声音一个支撑,使气息从健康的原动力具有运行的爆发力。

  如果说“本能气息”也就是“中气”是我们身体处于健康状态的原动力,就像一颗大树的根脉,深深地固着于大地之中,吸收着泥土中的养分,为其生长之根本。那么“技巧气息”也就是“行气”将是把这股原动力行于功用、付诸实施的通道及过程,就像大树的主干,将养分传送到不同的枝杈及花叶之上,是让我们把身体的原动力释放和输出的方法。

  例:我遇到过一个行外人,声音和气量都很足,身体倍棒!平时说话就嗡嗡的,条件一级!但让他有意识的念一段文章时,声音和气量都还不足平时说话,当然可能是有点儿紧张,再就是没有受过系统专业的声音气息训练,当有意识的运用声音和气息时,就不知如何是好了。但有这样的好条件,加之一段时间的技巧训练,肯定和之前会大有不同。

  声乐及台词的气息方法就能解决这样的问题,但与太极十三式中的气息方法略有不同,“技巧气息”除要求气息深长外,更要加强气息的力度、节奏、从意念上强化,“技巧气息”有一套具体的练习方法,使其在气息的运行上,更集中、更有效、更有推动性,气息承载着声音,声音融汇着气息,使语言达到气声相合的完美境地。

  可以给自己的气息做个判断,如果在话筒前,你觉得气总托不住,念东西觉得憋得慌,或明显能听见换气的声音等,这就说明你的“技巧气息”存在着问题。"

  3、“感觉气息”是指:引“本能气息”之源,承“技巧气息”之理,蕴藏润化在口齿之间,以一种“非声”的形态,渲染于语言中的,更像是一种感觉的把持,一种意念的伸张,以得出神入化的境界。

  但此处的“非声”并非“气声”,并非机械的把声音放虚,或小声说话这么简单,而是一种激情勃发的内敛,一股情感抒发到达极致的控制。一定是连贯的、下意识的、自然而然的、恰到好处的,绝不是机械的、过份的、故意的、弄巧成拙的。

  “感觉气息”贯穿于整个语言的始终,与语言旋律交织在一起,起承转合,相趣相生,亦或说是声音之气韵,也可为语言之灵魂,意境之回味,书法中的枯墨,音乐中的泛音,茶道中的回甘,是一个声音者到达一定阶段会遇到的关键问题,也是障碍一个声音者成长的瓶颈。

  如果说“技巧气息”是可以通过正确的训练达到的,而“感觉气息”则全靠一个人的悟性。

  例:有一次我给学生上课做广告配音练习,练习片断用的是我录过的广告《国窖1573》几个同学每人都录了一遍,他们的声音都很厚实,而且据说平时就经常模仿,有的人干脆能背下来,但听起来总觉得少了点儿什么,味道不对。其实就差在“感觉气息”的把握上,“感觉气息”是语言的高级阶段的领悟,有时甚至是无声的,而此处的停顿,实为声断意连,绝非空白。“你能听到的历史xxx年、你能看到的历史xxx年、你能品味的历史xxx年”之间的停顿和连接都是有变化的,有感觉的,有韵律的,有衔接的,都是有“感觉气息”的。

  而有些同学都不知“感觉气息”为何物,录的每一句都是“从头”开始,每一句都是干巴巴的追求声音厚度,每一句都是一个相同的旋律,每一句都是缺乏“感觉气息”的。“感觉气息”它好像似有似无,完全不是用简单的技巧可以代替的,更像是枝头花开的一瞬,祛其威猛之力,巧生妙莲,含而不露,锦上添花。可以说是:心悟一触自然有,费尽千心无处求的东西。“感觉气息”是微妙的、淡定的、从容不迫的,是美妙声音之外的芬芳,是细细品味才可意惠的不同。

  我认为,气息既是语言的基础,更是语言的灵魂,下点儿功夫在气息上,要比一味的没头没脑的傻念稿子,最后念得南腔北调、阴阳怪气,落得一身毛病来的扎实,来的实在。

  要记住:良好的气息功底才是学好语言的正道。否则,就只能在门外玩儿票了。明白了“气息三层”的作用,也只是纸上谈兵,“气息”一定要在训练中体会,在实践中调整,在积累中捕捉,方能心生领悟、运用自如。